查看原文
其他

三下乡 | 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

青春西外 2024-05-23


7月18日,我校新闻与传播学院“饮水思源 红色于都”实践调研团成员前往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开展主题为“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此次活动为期16天,以参观、走访、调研学习等方式展开,旨在通过对江西省于都县境内红色文化保护与发展现状的调研,加深对红色文化的理解,找出制约红色文化发展与保护的主客观因素,并据此设计出具有实践性的解决方案,增强人们对红色文化的保护意识,深切践行红色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是中央苏区时期中共赣南省委、赣南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是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具有独特的红色历史和红色文化,是红色精神传承和发展的重要纽带。调研团成员在这里重走红色之路、重温红色历史。


实践调研团来到了“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园”进行实地参观学习,一起重温革命历史,感悟长征精神,追寻永恒的初心。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是为了纪念中央红军长征从于都出发而修建的。


在纪念园入口,设有一座雕塑。雕塑正面主题为“渡河出发”,体现的是当年中央红军夜渡于都河出发长征的情景;雕塑背面主题为“依依惜别”,体现的是当年于都人民依依不舍地送别出征战士的情景。


通过雕像上的大理石浮雕,调研团成员在精细的刻画中感受到了革命的艰辛、百姓的热情、红军的坚韧和征途的悲壮。


图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入口雕像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霞摄


纪念园里,调研团成员看见了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纪念碑高19.34米,底座边长10.18米,表示着中革军委、中央机关和中央领导于1934年10月18日在此渡河出发。


碑身为双帆船造型,寓意着中央红军从此扬帆出征。碑座上的三幅巨型浮雕,分别以“集结”“出发”“奉献”为主题,周围的围栏上雕刻着中央红军各军团渡河出发的八个主要渡口。






图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霞摄




纪念碑围栏左侧镌刻叶剑英元帅在1962年建军节前夕,为了缅怀当年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刘伯坚而写的一首诗:“红军抗日事长征,夜渡于都溅溅鸣。梁上伯坚来击筑,荆卿豪气渐离情。”
诗中前两句描写了红军夜渡于都河的情景,后两句引用了燕国人高渐离,在易水边击筑高歌送别壮士荆轲的历史典故。围栏右侧镌刻为解放后第一任中宣部部长陆定一同志在长征途中写就的《长征歌》里的第一首:“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星夜渡过于都河,古陂新田打胜仗。”从这首诗中,调研团成员仿佛看到了当年中央红军夜渡于都河,踏上漫漫征途的真实场景。
在纪念碑前,有一副巨大的红军长征路线图,图中绘制了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于都出发直至1936年10月到达甘肃会宁三大主力会师的长征历程。望着这张长征路线图,调研团成员感受到漫漫长征路就在脚下,新时代青年更应扛起时代责任、传承长征精神。


图为集结广场前的长征路线图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霞摄


前程万里,不忘来路;饮水思源,不忘初心。在江西于都这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红土地上,红色基因融于血脉,扎根人心,翻开风云激荡的历史篇章,无数革命志士,以生命赴使命、用热血写忠诚,践行着不忘初心的铮铮誓言。而在江西于都,几乎每一幢陈旧的老屋、每一件革命洗涤的文物里,都流传着令人难忘的红色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全面回顾长征这一伟大壮举、革命史诗。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是一次检测真理的伟大远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是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


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园的参观学习,更让调研团成员深感自身使命,“心中有信念,脚下有力量”,调研团成员脚下正是红军为着理想而出发的起点,这更坚定了调研团成员心中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回顾党的历史,共产党人的每一个成就、每一次胜利,都满怀坚定的信念。


往期精彩: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图文来自新闻与传播学院团委

“饮水思源 红色于都”实践调研团

编辑 | 张力华

审核 | 武文思 余歌航 吴子静

指导老师 | 余歌航 马佳音

校团委新媒体发展中心出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